公司介绍
9月17日晚,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敬礼。
新华社发 郭中正/摄 ▲
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01
护航装备 万无一失
为全面保障航天员回家安全,中国电科配置了多型统一测控系统以及陆海空系列搜救装备,为飞船平安回家打造明亮“眼睛”,确保返回搜救任务的圆满完成。
统一测控系统,精准定轨捕获目标。统一测控设备在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具备指引返回舱着陆方向,为着陆场设备提供目标的引导数据,为准确定位着陆位置提供精准数据。在主着陆场,中国电科布设了机载站、车载站、便携站、固定站等站型及多型号测控系统,保障调度指令、数据传输和图像传输的实时性、稳定性和清晰度。其中,新研制的首套车载机动测控设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体制,具有时延小、相位稳定的特点,可以保证返回舱出黑障后快速捕获目标。
多型测控雷达,排排列队揽神舟。在此次任务中,中国电科自主研制多部雷达沿神舟十二号的回家路依次部署,担负着返回区首点截获、黑障区连续跟踪等任务,为返回舱的安全着陆和快速搜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先进通信手段,实时传输现场画面。飞船返回着陆场,搜救通信是重中之重。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作为主用通信设备,以飞行状态中的直升机为平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传输距离长、带宽宽、机动性强等优势,保证着陆现场音频、视频信号流畅、远距离传输。三维综合立体显示系统依据真实数据,直观展现航天器舱体在轨飞行状态、返回舱运动过程等流程,该界面被实时投放到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的主屏上,辅助现场工作人员对此次“撤离绕飞、返回搜救”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通过央视转播呈现给全国观众。
系列定向仪,为航天员生命安全拴上“保险绳”。在此次返回舱着陆回收任务中,中国电科从实战出发,建立起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定向网络,确保航天员安全健康返回。此外,中国电科还为本次返回舱搜救研发出空中搜救态势系统,大大提高搜索精度与效率。
此外,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环绕及侧向垂直交会试验过程中,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雷达作为主测量敏感器,在整个环绕及对接过程中准确发现目标并实施精准定位,为空间站未来组合运行形式多样化提供坚技术保障。
02
太空漫步 科技支撑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三个月来,中国电科始终发挥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作用,用电子信息技术全面保障航天员的工作生活。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过程中,中国电科根据载人飞船总体绕飞任务需求,为激光交会对接雷达增加了前向、径向、后向三组合作目标的识别与切换功能,该功能也是系统新增的最为重要功能。
航天员与地面实时通话,中国电科承担了天地通监控中心、各测控站点、天链卫星、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计算机系统等主体设备研制任务,在天与地之间架起一座完整、清晰、流畅的宽带通信大桥,并提供多条通信链路,确保天地通话稳定可靠。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
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摄 ▲
实施出舱活动期间,中国电科为机械臂配套了七个关节运动驱动组件及高精度位置传感器、三个末端执行器等关键设备,助力航天员灵活操纵机械臂。同时,为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大房子”里住得安心,中国电科配套了压力传感器等十余种上百件传感器及多款电机产品,可实现对舱内环境、食物、航天员生理指标等的精确检测。
整个任务期间,中国电科配备的统一测控系统遍布陆海空天、国内外各测控站点,通过遥测、外测,对飞船始终进行测控,观测分析飞行器位置、速度、飞行姿态,实时调节飞行姿态、轨迹、速度,实现精确定轨。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上,还配套了中国电科研发的刚性太阳电池阵和轨道舱母线调理器,电池电路在对力学环境和热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有良好适应性,发电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王雪姣 通讯员/骆先洋 李燕茹 石汝佳
王佳 郭芸莹 石硕琦 戴荣 李丽 校对/沈旸